返回列表 回復 發帖

[亞洲] 馬來西亞當地特色



[亞洲] 馬來西亞當地特色

海龜產卵奇觀
    紅灘是聞名遐邇的大海龜產卵地,位於瓜拉丁加奴以南60公里,是一個靜謐的鄉村,這裡是有名的海龜產卵地,每年5月到9月是產卵季節,大批旅遊者從世界各地趕到這裡來觀賞這一奇觀。
    紅灘有5種大海龜,體長平均155厘米、體重平均375公斤左右。至今觀測到的最大的海龜有體長200厘米、體重750公斤的大傢伙。
    海龜在深夜從海底慢慢地爬上來找產卵處,找到一處即全力以赴的挖開沙子,在裡面產下80——100個乒乓球一樣大小的卵,在上面蓋上沙子,然後慢慢回到海裡,不留任何腳印,整個過程宛如一幕動人的戲劇。也正是因為它太有名,如果旅遊者一心想看到在海邊悄悄產卵的海龜,恐怕會失望而歸,而對於海龜來說,如今已落到在眾目睽睽之下產卵的尷尬境地。
    在紅海灘住宿時,若事先向旅遊人員說好,一有海龜上岸的消息,服務員會敲客房門通知遊客。時間早則夜裡9點或10點,晚則黎明4、5點鐘。海龜要在海灘上徘徊許久才產卵,產卵結束後海龜爬回大海,產下的卵立即會有工作人員收集保護起來。旅遊中心附近的沙灘上有小海龜孵化場,運氣好的話可在此看到新出生的龜寶寶。

馬來頭飾
    馬來人無論男女頭上都戴著各種各樣的頭飾。在去村裡或城裡清真寺的路上,經常可見戴圓錐型天鵝絨帽子的男性,這表明他是回教徒。而到麥加朝過聖,獲得「哈吉」稱號的人都戴一種叫做可達雅的白色帽子。
    馬來語「通可羅」即是指婦女用的頭巾,也是表演傳統文藝或體育活動時不可缺少的頭飾,其式樣可根據本人喜好而千變萬化。馬來西亞國王的通可羅幅在馬來式頭飾中是最有名的,它是國王身份的標誌,他人不得隨意模仿。國王的頭巾甚至還被起了個名字叫做「永遠的回憶」,據說這原來是森美蘭州蘇丹用過的。
    蘇丹及其繼承人、大臣、閣僚的頭巾一般使用代表高貴的黃色和白色,頭巾包裹也有特定的方式,一般人不得模仿(舞台上除外)。

多元文化
    馬來西亞是個以農立國的民族,因此維持著許多原始信仰,特別是各民族濃厚的宗教色彩。其宗教融合了伊斯蘭教、印度教、佛教,其中以印度教影響尤為深遠。由於多民族的長期共同生活,形成一種多元的文化特色。
    馬來人信仰伊斯蘭教,伊斯蘭教也是馬來西亞的國教,全國各地的主要清真寺無不雄偉壯麗。除伊斯蘭教以外,馬來人還保留著原始宗教,其代表性的儀式是稱作昆德利的共食儀式。這種共食儀式起著維持社會連帶關係的重要作用。可以說馬來人的社會組織是由伊斯蘭教規範和傳統習慣二者合一共同維繫的。
    住在馬來西亞的華人的宗教是佛教和道教。有代表性的佛教寺院有吉隆坡的觀音寺、三寶洞、霹壢洞,馬六甲的青雲寺,檳榔嶼的極樂寺、白雲寺等。寺院規模多宏偉壯觀,大多成為名勝之地,充分反映了華人的社會力量。佛道混合是這些寺院的特徵,一個寺院裡往往同時供奉著福德正神、玉皇大帝和釋迦牟尼、觀音菩薩。
    住在馬來西亞的印度人多為印度南部的泰米爾族,其代表性的宗教當然是印度教。印度教的特點是一無教祖,二無教會組織,三無至高無上的經典,人們崇拜村鎮神、家族神和個人神三種神氏。印度教終極理想是達到梵我如一,而要達到這種至高的境界需要做瑜珈等種種苦行。供奉的神有維鳩奴神、濕婆神。

馬來民居
    在首都吉隆坡,到處是高聳入雲的摩天大廈和鱗次櫛比的現代化建築群,但在鄉村或城郊,馬來西亞人卻喜歡住在傳統的浮腳樓裡。
    馬來人:早期的住房與海、河密切相關。為了捕魚、喝水、運輸的方便,就在海邊河畔搭屋成家,漁村建在水上,所謂街道就是一些連接起來的小橋。在馬來西亞北部,常常可以見到放木排工人的村莊,寬寬的木筏上有竹製的茅屋。在馬來亞的港口城市,有許多船上人家,他們終生在船上居住。
    塞諾伊人:塞諾伊人的村寨一般分兩類:一類是兩三戶有親戚關係的人家組成的建在水邊的高腳屋村寨,這是今天最普遍的一類;另一類是由一個或幾個如同加裡曼丹達雅克人那樣的長屋組成的村寨,長屋最裡邊的房間屬於頭人(頭人這個職位是世襲的),這類長屋已較少見了。居住在深山老林裡的塞諾伊人喜歡住在河源地帶,他們蓋房子更隨便。
    塞芒人:塞芒人的住房非常簡陋,是用棕櫚葉搭的窩棚。棚子一端觸地,另一端用兩三根木棍支起,有時他們把小屋建在樹上。
    海達雅克人:在沙撈越州,海達雅克人集體住在長屋裡。長屋是一種與浮腳樓相似但很長的房子(長達數十米,甚至有200米長),長屋中間有一通道,通道兩旁是住戶。
    陸達雅克人:居住在離沙撈越州首府古晉58千米的甘蓬加猶山區,他們住的「長屋」是用椰子葉覆蓋的,屋內的地板、樑柱,特別是高架木樁,用的都是上等硬木,牆壁則竹木兼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