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威望
- 149
- 金錢
- 1656
- 推推
- 21
- 熱誠
- 333
- 最後登錄
- 2012-8-27
|
1#
發表於 2010-11-5 16:43
| 只看該作者
善用「愛的減法」,
讓親密關係更歡喜自在 ---聖嚴法師
父母對子女的愛,親密關係永遠都存在。但是,生命如四季,有的人會來、有的人會走。我們對自己愛的,都多所不捨,當愛變化了、所愛的人離開了,如何安頓自己的身心?再看看男女之間的情愛,更像花開花落,感情結束時,又該如何自處?
發現愛從盛開到凋零時,每個人都會有失落感。有時候覺得自己被遺棄,有時候覺得自己很窩囊……這時候,應該回到自己的內心世界,告訴自己說:「故事到這裡告一段落,回憶是最美的。」不要一直去想,這個情人有多好,我對他有多好,不要把自己和他連在一起。盡量轉移情緒,不論是看書、運動、找朋友聊天都好。
最基本的、也最重要的是:不要一直去想對方跟我在一起的話,我能夠對他多麼好,這就是自我中心太強烈了。例如:「如果她跟我結婚,她鐵定會過得很幸福啊!」「現在沒跟我結婚,他的損失很大啊!」倘若一直替對方覺得可惜,而不是祝福他有更好的結局,想法都太負面了。最好的想法是,這段因緣到此為止,我不要再煩惱了,煩惱也沒有用啊。
我們都以為,愛的付出,就是要給對方很多東西,其實,愛的付出,還有另一種方式,叫做:「愛的減法」,就是想辦法減除對方的煩惱、壓力、期望、和占有,而不是想給對方這個、那個。現代人常常要得太多、也給得太多,每個人都快要變成感情的暴發戶,如果能夠換個付出的方式,用「減法」的觀念去愛,存在於彼此之間的親密關係,將會更歡喜自在。
「愛的減法」不只適用於分手的戀人,也很適合親子之間,和熱戀中的情侶。 例如:一個被嬌生慣養的男孩,不斷向父母吵著要買東西,從前他的雙親用「加法」的觀念去付出,就會答應買很多東西給他,無意間讓他養成「會吵就有糖吃」的壞習慣。如果,父母改用「減法」的觀念去付出,就會想辦法幫助孩子降低對物質的欲望,轉移他對消費的注意力,改為對自己本身的創造力、或關懷別人的能力,就不會繼續不斷地吵著要買東買西,甚至會因此而轉變個性,對自己比較有信心。
「愛的減法」也適用於分手的戀人。當對方提出分手,即使我還非常愛他,不是要為對方多做一點,而是想辦法讓對方「牽掛少一點」「煩惱少一點」「壓力少一點」,就不會糾纏於這段感情,對舊情過於執著了。
參加禪修期間,聖嚴法師常告訴前來修行的人:「你來這裡,不是我們要給你什麼東西,而是希望你要放下很多東西,在這裡聽到的東西,不要成為你的負擔。不要執著;應該放下。若不放下,負擔重,會痛苦。」因為一般人來禪修,都希望能夠「得法」,回去之後應該要比別人更有智慧。但這樣的想法是不對的,觀念要調整,禪修幾天回去之後,不是得到,而是放下!如果禪修回去跟來時一樣,就等於沒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