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威望
- 99
- 金錢
- 1326
- 推推
- 8
- 熱誠
- 1
- 最後登錄
- 2010-11-9
|
1#
發表於 2010-10-5 11:43
| 只看該作者
在相機上,光圈和快門的關係,有點像「兩人三腳」遊戲的關係。彼此之間的互相調整,決定了底片曝光量的多或少。它們不僅調節光量的多寡,在攝影的表現手法上,也佔有重要的地位。
光圈的作用
光圈的裝置,多半附屬在鏡頭中間,也有些專業大型相機,光圈是獨立存在的,稱之為「鏡後快門」。它是由多枚小葉片構成,形成一個讓光線通過的孔道,配合調節光圈這一個光孔,可大可小而決定了進光量多少。其構造就如同內眼的瞳孔功能一樣。
相機的光圈,主要有如下三種功能:
1.曝光量之調節。
2.影像成焦範圍之調節。
3.鏡頭的解像力之提昇。
第一項之功能,曝光量之調決。快門的裝置是控制了光線通過鏡頭之「時間」長或短,以達光量增減之功能。相對的,光圈則是管制了光線通過之孔徑大小,來形成光量增減的目的。
第二項的功能,成焦範圍的調節。光線通過之光孔,若比較想的話,成焦範圍〈前後之縱深範圍〉將會比較深度。反之若光孔開的比較大,成焦範圍就會變得比較淺,在攝影學上有一專有名詞,稱之為「景深」之長短。光圈大小調整動作,我們稱為「開大光圈」或「縮小光圈」來表示。
第三項功能,比較專門一些,牽涉到光學原理。總之鏡頭的解像力〈畫面的清晰度〉以簡而言之,一般性的鏡頭在縮小光圈拍攝時,解像力有比開大光圈的情形下要好之特質。
請將光圈值和光圈值順序熟記我們將一隻鏡頭之光圈設定在最大的時候,稱為「開放光圈」或「最大光圈」。逆向的將光圈值關閉到最小的時候,稱為「最小光圈」或「最終光圈」。光圈值和快門〈速度〉同樣都是一級一級的〈或一格一格〉的表示在相機上面,最常見的F2、F2.8─F8、F11、F16等為一般的光圈值,對初接觸攝影的人,是十分陌生的,「這是什麼?」是大家都會有的想法。當然這些好似無關連的數值是經過省略的光學數值,它們是以0.5倍漸進的方式來表示,請先記熟這些光圈直,再來說明。「─ F1.4、F2、F2.8、F4、F5.6、F8、F11、F16、F22 ─」
你們可以發現F1.4的0.5為F2,而F1.4的1倍為F2.8,F5.6的0.5倍為F8,F8的1倍為F16,它們就是以此方式來表示。這些數值代表了光圈的孔徑之直徑。讓我們這樣來看就很容易了解,以55mm之標準鏡頭為例,光圈F8即是55mm的1/8的孔徑是為光圈F8,F22為1/22的孔徑,這樣就明瞭了。我們現在要做的是,請熟記這些光圈值的順序。
因為這些光圈值原本應該記載為1/2、1/2.8、1/4等方示,但是省略了幾分之幾的表示方式。所以請記住當F值愈小的光圈孔徑愈大,進入的光量愈多。
光圈值通常是一級一級的表示在鏡頭上,但是並不意味著,它們只能作一段式的調整。在一般相機上〈傻瓜相機除外〉它們可做半格〈半級〉的調整,有些專業相機上還可做到1/2或1/4的微調。例如F2.8和F4中間F值為F3.5、F6.3為F5.6和F8的中間值。目前一些功能多的自動對焦電子相機在快門上也可做1/2級和1/3級的快門速度微調。
光圈和快門有不可分的關係
我們觀看一支鏡頭或看產品目錄時,分別可以在鏡頭上或目錄上有著「F5.6」或「F2.8」等表示方式,它們是記載了這支鏡頭的最大光圈值。前面說過F值愈小,代表了這是一支「明亮」的鏡頭;反之F值愈大,表示了這是一支較「暗」的鏡頭。以同等成焦距離的鏡頭而言,F值愈小價錢愈貴,200mm之F2.5.6的鏡頭可能一萬元左右,而200mmF2.8的鏡頭〈專業鏡頭〉就要高達十萬元左右。
通常我們經由相機之測光系統進行拍攝前之測光工作,舉例測得一基準為光圈F5.6,快門為1/60秒之測光值。但是我們所要拍攝的是一快速移動物體〈體育攝影等〉,為了要能完美的凍結一瞬間的畫面,我們不得不選擇了更短的曝光時間以免畫面模糊,我們將1/60秒調快兩級為〈1/60、1/125、1/250〉1/250秒之快門速度,此時若再用F5.6的光圈,將會獲得一個不足的光量,我們只好在光圈上作文章,將光圈孔徑也相對調大兩級光圈,〈F5.6、F4、F2.8〉我們這時用F2.8的光圈1/250秒快門,就會得到一張〈同F5.6,1/60〉相同曝光量的照片。雖然使用高兩級感度的底片也可解決此一問題,但會因感度愈高畫質愈差而減低了照片的清晰度。
以上是光圈和快門的最基本關係,時間短、光圈大。時間長、光圈小。
光圈之改變,會產生怎樣的變化 這裡我們要談到「景深」的話題,對於一個初學者而言,是比較難理解和運用的課題。讀者們有無此經驗,我們為了要看更清楚些,往往會皺眉、瞇起眼睛來看東西,或是目光渙散之下東西都有些朦朧,這和光圈的大小有些類似。其實正確的說是光圈愈小「成焦清晰範圍」愈大,光圈愈大「成焦清晰範圍」上愈淺,周圍模糊部份愈多,也就是「景深範圍」。
在此特別要強調的是,大家不要誤會了「開大光圈」拍照,成焦會不良模糊。「縮小光圈」效果會好。 其實只要你對焦對準了主體,它的成像焦距並不會因光圈大小而有惡化或提昇之功能,只是成焦點之前後模糊範圍的深淺,會受光圈大小之影響。一般在人物主體和背景分離,多半採用大光圈以達淺景深的效果,讓背景整個模糊,強調人像。專業時裝拍攝時,攝影師多半愛用200mmF2.8之鏡頭用F4或F2.8之光圈來拍攝即是一例,也是光圈用途之活用。相對的拍攝風景照片時,多半專家們都用廣角鏡頭,將光圈儘量縮小,以達最大景深效果,冀望能有一張放大後毫髮必現的好風景照片。
光圈景深之控制,是要用多拍照,多嘗試中得到不同經驗,以達熟練操作之瀟,最後要告訴各位,當我們在決定用光圈來製造景深效果時,可利用景深鍵來察看,所得之效果。景深鍵多半在鏡頭下方的機身上。當我們由觀景窗對焦時,鏡頭光圈是處在開放光圈下最明亮的狀態,也代表了最淺的景深,如我們設定在F5.6的光圈時,只有在拍下的一瞬間光圈市縮在F5.6的大小以利曝光,不然一直都是在最大光圈值的狀態。所以我們看好畫面構圖時,按下景深鍵,觀景窗內之畫面會暗下來,達到F5.6之值的景深效果,F值愈大,畫面愈暗,景深也愈深。我們可以一直按著景深鍵不放,同時調整光圈值,來察看景深效果變化,再決定光圈值,讓快門速度來配合光圈值。。希望大家可以拍出自己滿意的照片。
光圈和快門。
光圈和快門
對於一種膠捲,有著相當多的快門速度和光圈組合可在達到同樣合適的曝光量。例如,將某一快門速度調快一檔,這時膠捲上所接受的曝光量則為原快門速度時的一半,為了保持總的曝光量不變,就必須相應地將光圈開大一級。當然,也能用另一種方法來取得總的曝光量不變,那就是將快門速度調慢一檔,而將光圈縮小一級。除了獲得合適的曝光量外,由於下面三條原因,你則必須用某一種具體的快門速度和光圈的組合。
◆1、為了使相機的減輕晃動,一個通用的快門速度是1/125秒。而1/250秒這一較高的快門速度則可以用來拍攝相當清晰的照片。使用長焦,必須配以較高的快門速度,然而此時你又必須使光圈較正常的開大一些才能獲得合適的曝光量。要記住,當按下快門鈕時,即使是使用較高的快門速度,也要盡可能地使你手中的相機保持平穩。
◆2、抓住動作。1/125秒的快門速度能抓住人的步行動作。當然,當使用較高的快門速度時,是有可能抓住如跑動著的人等稍快一些的動作的。使用較高的快門速度時,必須用較大的光圈,以保持獲得相同的曝光量。例如某一膠捲在充足的陽光下使用時的指南是1/125秒、f/11,那麼獲得同樣曝光量的快門速度和光圈的另外組合可以是1/250秒、f/8或者1/500秒、f/5.6。
◆3、景深的控制。在保持正確的曝光量的同時,通過使用或大或小的光圈配以適當的快門速度能增加或減少清晰程度或景深。
下面是拍攝照片時選擇快門速度和光圈最佳組合的準則。
選擇光圈(f值)
◆ f/2.6: 具有該鏡頭最佳的結像品質。比上述較大的孔徑具有稍大的景深。 提供有限的清晰聚焦的範圍,以便當照明情況較最佳狀態稍差時獲得合適的曝光量,例如多雲的天氣或者在陰影處。
◆ f/4和f/5.6: 具有中等(適度)的景深。適用於戶外日光下拍攝。具有極好的成像品質。
◆ f/8: 具有很大的景深。適合於戶外日光照明條件下拍攝。具有極好的成像品質。
選擇快門速度
◆ 1和1/2秒:
使用相機支架(如三腳架)。適合在暗淡照明情況下使用小光圈獲得大景深和足夠的曝光量(如現場光或攝影燈照明)。適合拍攝無生命的物體和穩定不動的被攝體。
◆ 1/4秒:
使用相機支架。這是適於拍攝成年人肖像最慢的快門速度。適合在暗淡照明條件下使用小光圈以獲得大景深和足夠的曝光量。適合穩定的被攝體。
◆ 1/8秒:
使用相機支架。對於在限定範圍內拍攝成年人比用1/4秒快門速度時更好。適合在暗淡照明條件下使用小光圈以獲得大景深和足夠的曝光量。適合穩定的被攝體。
◆ 1/15秒:
使用相機支架。當相機上安裝標準鏡頭或者廣角鏡頭時,如在曝光時相機能握持得相當平穩的話,那麼有些人能手持相機進行拍攝。適合在暗弱照明條件下,使用小光圈以獲得大景深和足夠的曝光量。
◆ 1/30秒:
這檔快門速度是在手持相機進行拍攝並在該相機上配以標準鏡頭或廣角鏡頭時,被推薦的最慢快門速度。為了獲得清晰度高的照片,相機必須握持的極平穩。這檔快門速度適合大多數現場光攝影。適合在多雲天氣或陰影處用小光圈以獲得大景深。
◆ 1/60秒:
這檔快門速度適於照明條件不太理想,如多雲的天氣、在陰影處等戶外日光下拍攝照片用。對使用小光圈以增大景深來說,該速度是很有用的。在較明亮的現場光照明的場所也使用這檔快門速度。使用這檔快門速度,相機意外地受到震動而使拍攝失敗的情況要比使用1/30秒快門速度時來得少些。適用于單反相機的閃光燈同步。
◆ 1/125秒:
這是戶外日光下拍攝照片最好的快門速度。在明亮的照明情況下,使用中等大小的光圈到小光圈能產生很好的景深。使用這檔快門速度,能使來自相機本身的微弱震動減到最小。能抓住一些中等速度的動作,如走動著的人,兒童的遊戲或是自由活動著嬰孩。對於手持相機並安裝上焦距小於105mm的中焦距鏡頭進行拍攝,該速度具有一定的保險性。這檔快門速度被推薦用於某些單鏡頭反光照相機使用閃光燈拍攝。
◆ 1/250秒:
適合抓住一般速度的運動體,例如以中等速度跑動著的人、游泳運動員、自行車運動員、在一定距離外奔跑著的馬、檢閱活動、奔跑著的小孩、帆船、棒球運動、以中等速度比賽的足球運動員。當你並不需要大景深,而主要是想抓住動作的時候,可以在戶外日光照明情況下用這檔快門速度,以使相機的震動程度減至最小。適合於手持相機安裝上250mm焦距鏡頭進行拍攝。
◆ 1/500秒:
適合抓住運動速度較快的動體,例如中等距離外的運動員、奔跑著的馬、跳水運動員、快速騎駛著的自行車運動員、行駛著的轎車或跑動中的籃球運動員。這檔快門速度能用來抓住除了最快速度外的所有動體。
◆ 1/1000秒:
是抓住快速動體的最佳速度。如賽車、摩托車、飛機、快艇、野外和體育場內的比賽專案、網球運動員、滑雪運動員及高爾夫球運動員。因為使用該快門速度時需用比其他快門速度時更大的光圈,因此它的景深最小。這是手持相機安裝上400mm以內焦距的長焦距鏡頭進行拍攝時極好的快門速度。
注:對所有的快門速度來講,重要的是使手中的相機平穩。當你將相機架在堅固的支撐物上(如三腳架等)使用上面所講過的那望遠鏡頭進行拍攝時,也能使用較上述與之相匹配的快門速度更慢的快門速度。
景深--景深是指在攝影機鏡頭或其他成像器前沿著能夠取得清晰圖像的成像器軸線所測定的物體距離範圍。
光軸平行的光線射入凸透鏡時,理想的鏡頭應該是所有的光線聚集在一點後,再以錐狀的擴散開來,這個聚集所有光線的一點,就叫做焦點。
在焦點前後,光線開始聚集和擴散,點的影像變成模糊的,形成一個擴大的圓,這個圓就叫做彌散圓。
在現實當中,觀賞拍攝的影像是以某種方式(比如投影、放大成照片等等)來觀察的,人的肉眼所感受到的影像與放大倍率、投影距離及觀看距離有很大的關係,如果彌散圓的直徑小於人眼的鑒別能力,在一定範圍內實際影像產生的模糊是不能辨認的。這個不能辨認的彌散圓就稱為容許彌散圓(permissible circle of confusion)。
在焦點前後各有一個容許彌散圓,這兩個彌散圓之間的距離就叫景深,即:在被攝主體(對焦點)前後,其影像仍然有一段清晰範圍的,就是景深。換言之,被攝體的前後縱深,呈現在底片面的影像模糊度,都在容許彌散圓的限定範圍內。
以持照相機拍攝者為基準,從焦點到近處容許彌散圓的的距離叫前景深,從焦點到遠方容許彌散圓的距離叫後景深。
景深的計算公式:
景深=(2*彌散圓直徑*鏡頭焦距的平方*光圈值*調焦距離的平方)/(鏡頭焦距的4次方D彌散圓直徑的平方*光圈值的平方*調焦距離的平方)
從公式可以看出,後景深 > 前景深。
由景深計算公式可以看出,景深與鏡頭使用光圈、鏡頭焦距、拍攝距離以及對像質的要求(表現為對容許彌散圓的大小)有關。這些主要因素對景深的影響如下(假定其他的條件都不改變):
(1)、鏡頭光圈:
光圈越大,景深越小;光圈越小,景深越大;
(2)、鏡頭焦距
鏡頭焦距越長,景深越小;焦距越短,景深越大;
(3)、拍攝距離
距離越遠,景深越大;距離越近,景深越小。
在進行拍攝時,調節相機鏡頭,使距離相機一定距離的景物清晰成像的過程,叫做對焦,那個景物所在的點,稱為對焦點,因為“清晰”並不是一種絕對的概念,所以,對焦點前(靠近相機)、後一定距離內的景物的成像都可以是清晰的,這個前後範圍的總和,就叫做景深,意思是只要在這個範圍之內的景物,都能清楚地拍攝到。景深的大小,首先與鏡頭焦距有關,焦距長的鏡頭,景深小,焦距短的鏡頭景深大。其次,景深與光圈有關,光圈越小(數值越大,例如f16的光圈比f11的光圈小),景深就越大;光圈越大(數值越小,例如f2.8的光圈大於f5.6)景深就越小。其次,前景深小於後後景深,也就是說,精確對焦之後,對焦點前面只有很短一點距離內的景物能清晰成像,而對焦點後面很長一段距離內的景物,都是清晰的。
能同時被眼看清楚的空間深度稱為眼的成像空間深度,即是景深。 |
-
2
評分次數
-
|